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

這國度,曾有過包容

當在那裡住的居民,將那飽經風霜的路牌拿給我們看的時候,我心中最初的覺是驚訝,過後是羨慕,最後是一種無言以對的悲涼。

路牌因為年歲久遠,木質都已經發黑。雖然如此,在路牌上的字跡卻依然清昕可見。制作路牌的人,以爪咦文、 馬來文及華文,標明曾經繁榮一時,如今卻風華不在的老街名。

雖然工匠把「Jlan Kangkar Tebrau kecil」譯成「惹喃港下咭唧」,但按照華文翻譯的話,其實就是Kangkar Tebrau支路的意思。而kangkar Tebrau,就是柔南開埠最早的華人據點陳厝港。

當年港主陳開順,從天猛宮依不拉欣手中,接過一張港主合約後,就帶領手下乘船來到當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地不佬河岸,開辟園地,種植胡椒與甘密。那是輝煌的年代。港主陳開順,及華人為柔南的付出,獲得當政者的肯定。

那時各大民族和諧共處,也互相包容,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路牌出現。我羡慕那個年代,各大種族的互相包容。我驚訝的是,為什麼那個蠻荒的年代,人人可以互相尊重。我悲涼的是,在現今這個進步的時代里,國際機場出現日文而不是華文,華人先賢的路名,不知道何時被抽起。

國家的領導人,不必強調國民須互相容忍,也不須要呼籲國民互相諒解。因為這個國家,曾經有過那樣的包容。而這樣的包容,卻被做賊喊捉賊的人破壞。如果沒有真正的實際行動,一直地強調和呼籲,不過是一種空洞的回聲而己。

筆於 6/9/2006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