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誰再來,再建一座橋

雖然別人沒有留意,但我確到注意到他發紅的眼眶。或許,那是對於看著前人所建構的橋,因無人愿意再走,使到橋逐漸芳草萋萋,幾近荒廢而心痛所發出的感慨吧。

他在大會上說,前輩埋首一生的努力,除了對於學術理想的專注外,也建構了一座橋。這橋讓他族橫越而過,到我們的這一岸,了解我們其實也有努力,然後驚嘆於我們的成果。

但是,這座橋自前輩時代開始建,至今是否已建成了呢?我們的下一代,是否愿意依循前人所建的橋,走到對岸與他人親善交歡。

仰或是,在如今唯利是圖的年代裡,我們的下一代,已沒有人愿意,再次建構這座可以帶來和詣的橋。

他遙想從前,前輩們帶領著當年愿意一同建橋的後輩,向世人展示了,華裔先民們自鄭和還沒遠渡重洋起,就已經涉獵研究了南洋這個番國民族,所使用的語言。

我們啊,與這片土地有著如此深刻的記憶與聯系,他們怎麼可以說我們是沙文主義者。古代的典籍是證明,而前輩的橋,是建構這本土地上族群和諧的憑據!

但是如今,那橋卻逐漸荒廢,叫走在孤獨文化路上的他,痛心疾首。這座橋如此珍貴,為什麼沒有人來延續?

他紅了眼眶,沒有再說什麼,茫然望向前方。或許在觸目所及的學子中,會有人聽見他的吶喊:誰會來,再建一座橋?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4月21日,華裔馬來文詞典編纂家楊貴誼回憶錄於新山南方學院作推介禮。南院中文系主任安煥然,在為書籍作評介時,將楊老的努力,比作建構了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文化交融橋樑。

然而,在提及南院馬來文系日暮西山的發展,安氏多次感慨。當年建橋的人遠去,今後建橋的人何來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