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

如果那天來臨

友人在美國波士頓旅遊,在面子書上留言,如今當地雪花紛飛,一片美麗的雪景讓他陶醉。羡慕之餘我回复,欣賞雪景之餘,也請關注全球暖化的危機。

當時適逢哥本哈根全球減排高峰會的舉行,這不過是一場配合時事的戲虐之言,卻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复。友人回复說,環境危機並不是個人能解決,即便如此他也無需擔心。

他說:it's beyond my control(這不在我控制之內),更拋下一句,未來的世界就讓後代子孫來應對。這樣的回复頓時令我瞠目結舌,也頓時了解為何哥本哈根峰會,各國領導人都無法就減碳排放量達成協議。

在環境危機越來越嚴竣的世代裡,環保課題近年來一直受重視。全球暖化的情況令人擔憂,月前所發佈,由於北極冰帽溶解,北極熊失去容身之處無法捕獵,最終餓極食子的照獲得主流媒體競相刊載,引起舉世震驚。

氣候變遷人人都明白必需有所反應,然而來到氣候鋒會商談減少碳排放量時,各國領導人則互不相讓,至減排無法達至協議。其實,減排工作對一國經濟有重大影響,因此在利益當天,各國無法達至協議可以了解。

然而,如果將減排以為護球持繼生存來看,各國無法讓步就讓人遺憾。減少碳排放量,意謂著為生產工業加上牢套,也等同經濟可能放緩,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當然無法接受。

而自工業革命以來取得進步的先進,將如今全球暖化責任歸於現黛發展中國家,也難以說得過去。而在先進國互相推託責任的時境中,地球一點一滴的在衰弱,則是不容忽視的情況。

在全球減碳排放量工作上,先進國應作為領頭羊,否則難以服眾。再者,在環保科技上有突破成就的國家,也應進行技術轉移,協助發展中國家鄉進行減排,而非將環保科技作為賺錢的商品。

作為發展中國家,也不可以在發展中為理由而缺席環保行列,需知環保工作必需攜手共同努力,才會有成果。

在网絡上流傳的一部影片:人類消失後的世界:重生的地球有這樣的描述:當全世界的人類在一瞬間消失,1個小時後所有機器停止運轉、幾小時後,最後一座核電廠停工。全世界化學工廠失火,釋放出毒氣。

人類消失6個小時候,世界重新回到黑暗時代。10天之後,全世界電器停擺,核電廠爆炸,相當於250原子彈威力,幅射四溢。以上的情況看似駭人,實則卻有另一個致命的驚喜。

這些驚喜即是動物脫離囹圄重進純然求存的年代,人類消失僅11個月,自然才開始反撲。到時,植物生長、野草從街道縫隙迸出;樹木開始覆蓋建築物與綠水。230年後,人類文明消失殆盡。

影片的結尾做出了這樣的結論:地球已存在45億年,相對之下人類的文明不過等同眨眼的瞬間。地球沒有人類仍持續運轉,人類失去地球卻仍生存。

人類消失,地球自可彌平人類帶來的傷害。因此在如今,人類能做的也只有讓步與自然。這不但是各國領導人,也是每個地球人所應深思的。

南方之見 26/12/2009

沒有留言: